公司新闻
【聚焦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的建议获主流媒体密集关注
发布日期: 2023-03-17       访问次数:

 《新华财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乃文提交了关于助推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建议,表示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已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阻力,建议创新金融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解决好资金问题。但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债券融资市场,民间资本利用率较低,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张乃文说,在金融创新方面,建议发展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此外,建议将工业低碳改造项目和其他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纳入金融服务范围,拓宽企业绿色转型融资渠道。

张乃文说,缺乏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污染”这一因素的考量,也是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中的突出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即使其使用过程环境友好,但如果动力电池在报废处理过程中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那么它也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建议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

他认为,健全绿色低碳经济体系需要政策全面支持,建议为区域性绿色低碳示范区在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上海证券报》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董事长张乃文:支持江苏盐城 建设海上综合能源岛

“长三角地区gdp约占全国1/4,碳排放约占全国总量1/5。在区域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化石能源约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的90%。作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与经济活跃水平的地区,长三角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作出更多贡献,还需要不断创新。”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董事长张乃文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我国能源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可再生能源丰富”。据调查,长三角地区风能资源属于第ⅳ类资源区,太阳能资源属于第iii类资源区,开发潜力均有限。“长三角有一个城市能源禀赋与众不同,那就是盐城。江苏盐城在长三角地区中,具有相对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在盐城率先开启能源转型和深度脱碳,将有效拓展长三角区域的碳排放空间。”张乃文介绍,目前,盐城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2021年全市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43.1亿千瓦时,占盐城全社会用电量的60%。盐城海上风电并网规模约占全国的39%、占全球的10%,被誉为“海上风电第一城”。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开展绿色低碳能源创新技术研发和孵化。张乃文建议,聚焦资源要素配置,全力支持盐城在沿海东沙岛建设基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为主的海上综合能源岛,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先行先试示范区,进而打造成为长三角绿色能源的供给基地。

据介绍,盐城东沙岛位于盐城大丰区和东台市海域交界处,附近海域面积约3300平方公里,是我国“涨没落现”最大的海上沙洲,风速强劲,有效风能密度大,风电场建设前景广阔,具备海上综合能源供给基地的优良条件。与此同时,盐城良好的经济基础、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为区域绿色低碳产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在盐城,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加速形成集聚效应,节能环保、大数据、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加强,为区域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消纳绿色能源提供了丰富的示范应用场景。

在此基础上,张乃文建议,相关政府部门支持立项,由盐城市作为主体,统筹竞配东沙岛1000万千瓦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建设指标,用于先行先试区建设,实现减排2000万吨以上。其中,重点建设长三角海上“电氢耦合”规模化示范和绿氢基地,实现对传统工业的低碳能源替代,培育新工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区域“氢碳耦合”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建设百万吨级绿色甲醇、绿氨和可持续航空煤油等高氢载量的绿色液态能源,初步建立长三角地区便捷的绿色液态燃料供给体系。

《现代快报》

对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董事长张乃文很是感同身受。“大浪淘沙后必须依靠独立自主的科技引领,尤其是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作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家全国重点大型国有企业,他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张乃文说,将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


《澎湃新闻》

张乃文代表建议:鼓励头部车企兼并重组,培育车企“巨人”

当前我国汽车产能利用率仍然偏低,产能过剩风险日益凸显,企业多而散、大而不强等问题突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董事长张乃文向正在召开的2023年全国两会建议,鼓励和引导头部自主品牌车企兼并重组,培育车企“巨头”,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张乃文表示,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还不高,市场发展时间较短、速度较快。据中国乘联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为52.47%,处于严重过剩区间。另外,部分造车新势力热衷“跑马圈地”,盲目规划建设的现代化生产工厂大量闲置,产能闲置情况严重。部分企业因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强、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正面临着寻求重组和改善经营的境遇。另外,部分传统车企对车市预判过于乐观,盲目扩大产能,随着车市竞争加剧,销量增长乏力、逐步下滑,宝沃、广汽菲克、观致等品牌已经关停倒闭或者退出中国市场,造成大量产能浪费。

相比之下,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车企在不断淘汰洗牌过程中实现兼并重组,形成了丰田、大众、现代起亚等汽车集团巨头。张乃文表示,整合资源可降低成本,将关键技术与产能共享。

张乃文认为,在化解产能过剩风险问题上,一方面需要有序淘汰落后闲置产能,另一方面更需要进一步发挥头部国资车企的积极作用,兼并重组现有闲置产能,盘活有效资产,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他建议,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应统筹研判头部国资车企的研发、资金、销售等资源优势,确定企业白名单,鼓励白名单企业根据自身战略部署,在不增加区域产能规模的前提下兼并重组行业过剩产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向优势主体集聚,遏制行业产能盲目扩张,盘活闲置资产资源。

另外,可以借鉴中国宝武钢铁兼并重组的成功经验,鼓励头部央企与地方整车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对于头部车企兼并重组事项,建议按照原有汽车产业政策要求,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实施备案管理,或者简化审批流程,由国家发展改革部门优先给予窗口指导,推动相关项目抢抓发展机遇,尽快建成投产并达产达效,从而培育壮大我国汽车“巨人”车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北京周报》